9月20日,“商道寻旅,活力浙江”——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游学示范课《浙商文化源与流》在浙商博物馆浙商名人堂正式开课。课程以“理论溯源 + 实地调研”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从多维度深度解码浙商文化密码。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作《浙商文化源与流》主题讲座。他从浙商是浙江的“金字招牌”,中华传统伦理的浙学转向,浙江地域文化的重商基因,浙江治理文化的民本特质四个维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关于浙商文化源与流的精彩阐释。
陈寿灿教授指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强省,浙商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帮,浙商的发展必定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力支撑,浙学传统和浙商文化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浙商崛起的根源。
浙江拥有这种独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宋室南迁后发生了某种转型,完成了“理性-事功”为特质的浙学转向。浙学先后形成了事功之学、阳明心学和浙东史学等学术形态。其中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倡导事功之学;王阳明良知心学是浙学思想原创性高峰,以良知为本,以致良知为路径,以知行合一为实践指引,以万物一体为价值遵循;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史学,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明德亲民。中国传统儒学重心由齐鲁入江南之后,理学、心学与实学相继在江南碰撞、交融与新生,浙学所完成的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某种转型:由崇尚天道转向推崇人道,由崇尚礼制转向推崇心性,由格物致知转向知行合一,由重义轻利转向义利并举。这种“理性 - 事功” 的伦理形态,滋养了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
基于浙学为思想根基的文化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上绽放活力,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和以“四千精神”为引领的浙商得以有机联动,政府为民、老百姓务实、企业家勇于创新,共同郁成了浙江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开课前,同学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仔细地参观了浙商博物馆。从2500多年前的浙商远祖范蠡开始,其“三聚三散”的“治生之学”蕴含的商业哲理,为后世浙商奠定商业理念基石。商脉传承不息,龙游商帮以“遍地龙游”之势活跃于大江南北,在珠宝、纸张等行业诚信经营;宁波帮敢闯敢拼,从近代走向世界,在金融、贸易等领域成就斐然;南浔商帮以财富传奇闻名,不仅在丝绸贸易独占鳌头,还积极投身近代实业。在“四千精神”展区,同学们通过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浙商的创业图景。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孕育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温州人凭借勇气和魄力创造无数商业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浙商涌现众多首创突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代浙商展区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改变购物方式,任正非带领华为成为全球科技领军企业,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实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转身。新时代,杭州六小龙等新兴科技企业崛起,展现浙商在前沿领域的潜力。
开班仪式上,举行了《浙学传统与浙商精神》赠书仪式,为学生深入了解浙商文化提供理论指引。这本著作系统梳理了浙学的渊源、精神特质及其与浙商文化的内在关联,为学生们深入了解浙商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下午,学生们走进万事利集团。作为传统丝绸企业代表,万事利在传承丝绸文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学生们参观创始人创始人纪念馆、企业发展史馆和丝绸文化展示馆,并体验万事利AI设计系统,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
在传化集团的参观考察中,学生们了解到传化从家庭作坊式液体皂小厂逐步发展为产业涉及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等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传化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其“责任立业、超越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浙商面对市场变化时的敏锐洞察力和勇于变革的精神。
据悉,此次游学课程将开启杭州 - 义乌双线行程,学生们还将前往义乌,调研义乌国际商贸城,探访全球吸管行业标杆“双童”等,感受义乌的全球影响力和创新活力。此次《浙商文化源与流》通识游学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相信会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传承和发扬浙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