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商研究  浙商首创 >> 详情页

中国第一个集资建造的飞机场

2023-12-01


        中国民航发展史上有两大奇迹在浙江省温州市发生。一是农民创办包机公司,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地方集资建设温州机场,并超高速发展。


        民航温州站站长张德志说了句大实话:是市场经济把温州民航事业送上蓝天,我们只好在市场经济的航道上飞行。


        整个80年代,温州的市场经济就象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了外面的世界。当时的温州,没有机场,也不通铁路,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硬是象蚂蚁搬家一样,凭借颠颠簸簸的山间国道,把全国各地的废旧边料运进来,再把价廉物美的小商品一车车运出去。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手巧”,在中国率先造出了闻名全国的十大市场,创出被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之为“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慕名者们乘车从杭州、福州这两个南北入口处出发,备受近20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之苦,下到温州竟先说了声告别语:“温州不可不来,不可再来。”


        温州,这座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其实是座“孤岛”,可谓温州皆江也。它与外界的通道皆被江海拦隔。东海与其两条南北弯曲的支流棗瓯江、飞云江,组成宽阔的水上围墙,从东西南北四个位把温州死死地包围着。铁路与航空,是温州人世世代代要圆的两个梦。市场经济更是一声高于一声地呼唤:温州要从“孤岛”中飞出去。但是,温州的铁路与机场均不在国家计划之列。


        1987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地方财力相当窘迫的境况下,横下一条心:市机关三年不买小汽车,不建干部宿舍,“砸锅卖铁”、“勒紧裤带”、自筹地方资金,也要建造全国第一座地方投资为主的机场。经预算,总投资需1.32亿元。这笔钱,对市县财权与事权分离,而且当时财政处于严重赤字的温州市政府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1987年,温州市政府制订《关于筹措机场建设资金的意见》,自筹资金1.32亿元,建造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集资为主的机场,1990年7月12日,温州机场通航,向海内外宣告:“温州不可不来,欢迎大家常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省在全国来讲获得的投资是倒数的,温州更是如此,而且加上资源匮乏,但是正是这样恶劣的条件反而激发出了温州人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精神,温州也被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化的文明城市。对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想尽办法抓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硬是靠那一条条乡间国道将小商品推向全国的大市场,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待进一步突破局限那就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温州人自己集资建造的飞机场则使温州经济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