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商研究  人文浙商 >> 详情页

范蠡:中国商圣,浙商远祖

2023-12-01


  浙江疆域,成型于古越,三千年而鲜有变化。钱塘瓯江,哺育着浙人,数千年而终成正果。

        一个人的性格,定型于其童年;一个民族的个性,定型于其发展初期。今日浙商,足迹遍天下,叱咤风云,运筹于帷幄,其起点还当在于古代越国。

        古越文明之脉动,遥感着今日之浙商。

        
1、标杆事件:勾践称霸
        

  据《吴越春秋》记载,大禹巡行天下,至会稽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葬于此。至少康,忧大禹香火断绝,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越国立,少与中原交通。至允常即位,与吴国相互攻伐。允常死,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败吴于檇李。阖庐死,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困勾践于会稽山。史称“会稽之耻”。

        勾践被虏至吴,受尽屈辱,侥幸保命,赦免回国。回越后,勾践卧薪以坚固其志,尝胆以不忘屈辱,躬亲耕作,委曲求全,礼贤下士,赈济穷人,吊慰死者,与民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战胜吴国,称霸诸侯。史载春秋五霸之一。


图片1.png

   

   2、典型商品:兵器宝剑


        两国交战,兵器为制胜之宝。吴越之间,水网密布,两军相接,短兵器更显优势。吴越两国,最早发明炼钢技术,竞相锻造宝剑。吴有干将莫邪,铸造雌雄双剑;越有欧冶子,于七星井旁,铸就龙渊剑。


        宝剑,为国之兵器,虽非为民间商品,但因兵器冶炼,促进民间商业发达。锻造宝剑,需要毛铁,遂发展矿业;运输毛铁,遂促进贩运;冶炼需火,火便需薪柴,薪柴需砍伐,更需运输;于是人力集中,便需要粮食和菜蔬,更需农业保障,还需纺织业跟进……。由此,由军事而民事,商业在越国民间得以繁荣,“农末俱利,货物官市”。


        图片2.png


     3、商业发明:秤的发明


        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姓埋名、返乡从商。在经商中,他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缺少度量工具,便有意创造。他受启发于农夫汲水的工具,设计出秤身,又以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为标记,一颗星为一两重,十三颗星即为一斤,发明了秤。之后,为了杜绝奸商们缺斤少两,他又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以此来告诫同行: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秤的发明规范了交易中的度量原则,并显示出浙江商人从一开始就恪守的商业准则:诚信。借助“秤”,“诚信”二字世代流传。

        
   4、代表商人:范蠡


        越国名臣范蠡,陪勾践卧薪尝胆,苦心戮力二十多年,辅佐勾践成就一代霸主。勾践霸业既成,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之理,决定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将治国之策变成经商之术。


        范蠡泛舟浮海,远离越国,辗转来到齐国,更名为鸱夷子皮,戮力垦荒耕作,兼业经商,不出数年,积累巨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贤明之举,声名远播,齐王拜其为相国。三年后,鸱夷子皮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相印,散尽家财,一身布衣,远走他方。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操计然之术,贩运经商,未几年,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世尊范蠡为“商圣”,奉其为“文财神”。

        
   5、商业思想:计然之术


        越国商业之精华,思想在计倪(计然),实践在范蠡。


      《越绝书•计倪内经》云:“计倪本楚国亡公子,游于吴、越、楚之间,从事商品买卖,渔三邦之利”,后定居越国,助勾践兴越灭吴,主持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越国制定兴农利商发展之策。


        计然之术,要点在于,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计倪子》最早阐述了“气候经济学”。计倪认为,根据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所引起的降雨量周期变化,应提前准备开展相应之经济贸易活动。计倪云:“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他给越国制定了“农末俱利”、“货物官市”的基本国策,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价格政策,如将米谷蔬果定为十等,按质论价,公平交易,因而“乃著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6、精神传承:勾践的卧薪尝胆与范蠡的弃官从商

   

        勾践精神:


        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心怀大志、奋发图强、不甘受辱,即“卧薪尝胆”之精神。


        勾践成就其伟业和人格的动因,是一个很现实、也很刻骨铭心的目标,那就是复仇,打败吴国。出生于“草根”的浙商群体,其创业的动因都很简单,就是摆脱贫困。在他们的意识里,贫困是人生最大的危机,也是莫大的耻辱。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犹如勾践之复仇欲望一般。他们在创业之初,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宏伟蓝图,一切是那么现实、那么简单、那么的低调、那么的追求直接利益。也许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今天的浙江经济奇迹和巍巍大观的浙商群体。这种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地追求现实目标和实效的创业、敬业精神,来自于“勾践原型”,是浙商得以崛起的原生力。


   陶朱遗风:


       陶朱公范蠡,对后世浙江人影响最大的还在于其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一般中国人都根深蒂固地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是获得高官,享受厚禄。但陶朱公则弃官场而入商场,重新创业,最后获得巨大成功。这给后世浙江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启示:实现人生价值并非只有官场一途,商场的奋斗也能乃至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激发浙江人纷纷走向工商业界,并以经商致富为荣。


图片3.png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