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之称,始于南宋,具体化为明清,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等等。清末民初一个叫虞洽卿的浙江宁波籍商人,被上海商界称之为“赤脚财神”。当时的公共租界中,一条连跨上海商业中心南京路、静安寺路的南北向道路(今西藏路)也被命名为“虞洽卿路”。
虞洽卿于1867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今属慈溪)龙山乡,6岁丧父,靠母亲勤劳纺织维持一家生计,读了三四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海涂拾蛤蜊、泥螺等补助家用。只有下雨天才能进学堂读书,称为“读雨书”。
15岁时,为谋生计,族人虞鹏九带领他到上海去做学徒。当时一起到上海去学生意的有两个男孩,原定虞洽卿进钱庄,另一个孩子进颜料行。虞鹏九先带他们到瑞康颜料号,适逢天雨,虞洽卿舍不得穿母亲给他做的新布鞋,就把布鞋脱下拿在手里,赤脚进店,一进门,摔了个手脚朝天,样子活像“元宝”。
老板奚润如见了,连忙起身把他扶起来,竟死活要把虞洽卿留下来做学徒。原来,奚老板昨夜梦见有一位“赤脚财神”进门,那位财神爷,长面阔嘴,长相与虞洽卿相像。而虞洽卿一进门就跌跤,恰似“活元宝”滚进门,岂不是应梦之人。
虞洽卿进店后,除做学徒应做的例行杂务外,还常常外出去当跑街。因为虞洽卿个子高,长相好,态度特别诚恳,很讨人喜欢,生意做得出人意料的好。一年间瑞康竟赚了两万多两银子,为资本额800两银子的25倍,全店皆大欢喜。当年年终给学徒发“鞋袜钱”,按例是全年12银元,奚老板钟意虞洽卿,特别增加,发给他40银元之多。
虞洽卿在跑街中发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要赚大钱必须与外商打交道,语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于是他坚持每晚进夜校学外语,数年后居然可同外国人会话,也赢得了外商青睐。
1893年,德商鲁麟洋行请他去担任经营颜料进口业务的跑楼(相当于副买办),不久就提升为买办。虞洽卿除在洋行领取高薪外,还可在进口业务中获得10%佣金,出口业务中获得20%佣金。
有了积累的虞洽卿,不仅自己也兼做房地产、还做进出口生意。1896年,他以400多两银子的代价向清政府捐了一个“道台”官衔,不久买进闸北升顺里全部房产,成了上海知名的官绅。
20世纪初,虞洽卿转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又转任荷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并创设道惠银号,筹备四明银行,筹设宁绍商轮公司等。
1914年,虞洽卿为了帮助家乡发展交通事业,出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到抗战前夕,有船30余艘,总吨位多达9.1万多吨,居中国民营轮船公司首位。后又与他人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在交易所设立半年间,其收益就高达20万银元。1923年虞洽卿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
1945年4月26日下午3时50分,患淋巴腺炎的虞洽卿,病逝于重庆,终年79岁。同年11月专轮运灵柩至龙山原籍,归葬伏龙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