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他是华人世界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作品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献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2年秋,金庸进入《东南日报》(迁址福建南平)工作。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不满国民党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
1948年,金庸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组成《明报》集团,他担任董事局主席。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
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7000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1亿元。金庸个人财富在1991年《资本》杂志编辑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中名列第64位。
1972年,他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1981年,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受其O.B.E 勋衔。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到内地,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其他称号更是数不胜数。2009年特聘为中国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