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浙江的独特资源,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浙商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浙商,一直被誉为当代中国第一商帮,也被形象地称为“二千群体”——历史渊源数千年、海内外人数上千万。如今,第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客观的浙商全记录《浙商通志》启动编纂,试图通过浙商“大数据”呈现一个准确清晰的浙商整体形象。
5月10日上午,《浙商通志》编纂启动发布会暨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博物馆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王永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浙江省政府方志办主任潘捷军、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省内外相关部门机构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娃哈哈、传化、正泰、富通等知名浙商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商研究院院长
《浙商通志》编委会主任陈寿灿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多年来形成了“大商科”办学特色,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是浙江省首批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也是浙江省首批新型高校智库。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浙商博物馆填补了浙商领域的一项空白,成为浙江省传播展示浙商文化和精神的窗口平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去年浙江省委最新提出“新时代浙商精神”后,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的第一年。修志是一件意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件充满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浙商通志》的编纂,对于传承浙商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新时代浙江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
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商大学启动《浙商通志》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修志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修志应该有整体性、系统性、真实性,要正确地反映历史上的浙商到现代浙商的转化过程,现代浙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顽强拼搏的过程,能够把浙商的文化、浙商的精神很好地体现出来,起到很好的传承、创新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把今后的浙商发展得更好。
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
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王永昌
开展《浙商通志》的编纂带有一定的开创性,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要有思想准备,需要付出大量劳动,也要有信心能干好。
省政府方志办潘捷军主任
通志编纂中遵循系统、真实、客观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创新。《浙商通志》完全可以创新,可以突破历史、传统的限制,不仅要越省境,还要越国境,也可以述而适论。
本次启动发布会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商研究院和浙商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政府方志办 、浙江省社科联共同指导。
浙商通志》编纂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还向首批编委会顾问和成员颁发了聘书,并向首家编纂协作单位台州工作站(依托台州商人研究会)授牌。
《浙商通志》主要写什么?什么时候完成?
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介绍了《浙商通志》初步构想,就《浙商通志》的宗旨定位、章节内容、组织架构、经费来源、成果应用、编纂出版时间计划等,做了简要介绍。
写什么?
本志以浙商群体为轴心,全面系统地记述浙商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浙商的兴起、发展及其地域特色、时代特点;浙商对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浙商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浙商对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上起浙商之发端,下迄2018年底。既贯通古今,又详今明古,重点记述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浙商。
按照志书横排门类,纵叙史实的体例要求。采用编、章、节、目结构。志首为总述、大事记,然后志书主体部分依次按门类设编(群体与行业、历史源流、省内分支、省外分布、海外分布、商会建设、政商关系、浙商大会、伦理规制、公益慈善、文化精神、从录等)。志末为索引。
比如记述政商关系,重点记述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商关系。例如:一是浙商参政议政,记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级工商联班子成员中的浙商;二是政府行为,如浙江省的浙商回归、凤凰行动计划等等。此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对浙商的相关政策等。
谁来编撰?
《浙商通志》由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浙江工商大学负责组建《浙商通志》编纂委员会。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根据《浙商通志》编纂委员会的统筹部署,负责具体组建《浙商通志》编辑部,落实专门编撰班子。
何时完成?
按照目前计划,《浙商通志》编纂启动于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正式出版于2021年——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