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 由浙商博物馆、浙商研究中心、MBA学院等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新形势下浙商精神的传承与再造”主题论坛在浙商博物馆举行。第十二届省人大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出席活动并致辞。欧诗漫集团董事长沈志荣、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董事长李方平、健盛集团董事长张茂义、鸿雁电器总裁王米成等5位不同年度的风云浙商代表和50位东三省主要国企负责人共聚一堂,对话复杂环境下的创业创新。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钱天国参加了相关活动。
王永昌在致辞中首先向来自东三省的主要国企负责人、风云浙商代表以及现场的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他说,浙商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缩影,是浙江的宝贵资源,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传承、发展浙商方面,他还给出了六点建议。
论坛第一个环节中,5位风云浙商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创新史。同时担任两家央企二级单位正职的王米成分享了在完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化、职业化和去行政化实践,从而向互联网+发展。打造中国袜业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张茂义认为企业要顺势而为,他先后抓住了改革开放、人口红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几次机会,把健盛集团从完全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的纺织行业变成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凌兰芳从事丝绸行业47年,遇过许多艰难险阻,他靠诚信和四千精神,走出了一条时代“新丝路”。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沈志荣创业已经49年,让欧诗漫实现持续稳健发展。从当年温州“八大王”之一到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方平投身大健康产业,只为让中国的残疾人能够用得起人工耳蜗,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实业和科技,如今在听觉神经、视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等领域都有建树。
论坛还讨论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多数企业家认为中国经济形势至少未来一两年内形势都会比较严峻。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家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问答环节中,对于国有企业存在的短板问题,东三省国企负责人代表认为最大的短板是体制机制、人才的短板,最大的阻碍是历史包袱,最需要的是勇气,需要向浙商学习敢为天下先、敢于吃螃蟹的精神。几位风云浙商代表则给出了意见建议,首先机制上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其次,在做不了大的改变情况下,可以从小的方面渗透,把偶然搞的好变成必然,通过改制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激励机制解决了,人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最后是永远不要放弃管理,要把改制和管理结合起来。
论坛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的双方嘉宾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论坛,收获匪浅,有很多共鸣,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有各种平台,可以让交流继续放大、继续持续下去,以后两地企业家要多走动、都沟通交流,在招商引资、管理输出等进行更多的合作对接。